|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乙8 怎样安排聚会  一. 本课目标。 认识聚会对我们属灵生命生活的重要,帮助信徒过好聚会生活,端正聚会态度;并知道用各种聚会机会来造就信徒,对聚会内容作出合适安排。
 二. 预习部分。 
 1. 思考题。
 (1)在我们教会事工中最多举行的是那些聚会?
 (2)我们通常聚会中主要的程序包括那些内容?
 
 2. 预习经文: 背诵 腓 2:1-4
 三. 讲课部分。 1. 聚会的原因。
 2. 聚会的地点。
 3. 聚会的内容。
 4. 聚会的原则。
 5; 会众的表现。
 
 四. 讨论部分。
 1. 你带领的聚会点有哪些聚会? 哪种聚会参加的人最少,什么原因,怎样可以改变这种情况?
 2. 你是怎样帮助信徒不但参加聚会更能参与聚会事奉的? 你认为信徒参与聚会事奉可从哪些工作作起?
       大纲:怎样安排聚会  一. 聚会的原因。  1. 来10:25 为遵行圣经的教导。 2. 太18:20 借聚会体现同心,得主同在的特别祝福。
 3. 林前12:27 肢体生命必然有过身体生活的需要。
 4. 徒5:37-38 在逼迫中继续聚会更能见证神名。
 5. 徒2:6 用聚会形式可以同时向多人传福音。
 6. 徒11:26 聚会是教会造就信徒灵命最常用的工作方法。 1)林前16:2 主日大家应聚集一起过教会生活。
 2)林前14:26 弟兄姐妹一起聚会有灵里的交通。
 3)林前11:23 专为圣餐设立的聚会。
 4)徒16:13 固定时间的祷告聚会。
 5)徒17:11 定期举行的查经聚会。
 7. 徒15:6 为特殊目的和不同需要举行的特别聚会。 1)徒10:24 为向亲友传福音定期或不定期的家庭聚会。
 2)徒12:12 为受逼迫的工人特别祷告的聚会。
 3)徒13:7 因有外地工人来到而召集的聚会。
 4)徒14:27 为汇报差传事工的宣教特别聚会。
 5) 约 12:2 信徒生活中因各种原因向主感恩的聚会。
 
 二. 聚会的地点。(参考初期教会的作法)
 1. 在圣殿与会堂是犹太人传统聚集的地方。 1)徒 2:46, 9:20 最初在圣殿,容易使人感到信耶稣是犹太教的一个宗派。
 2)徒 13:46 首先去会堂,把信耶稣看作是犹太人的特权。?
 3)当外邦信徒增多,聚会不能再在会堂,因为外邦人进不去,必须另有聚会地方。
 2. 配合开放的家庭是犹太人传统没有的作法。 1)徒 5:42 家庭小型聚会是大聚会的补充。??
 2)徒 12:12 当大聚会遭到禁止时,家庭聚会仍可继续。
 3)徒 16:40 乐意接待开放的信徒家庭是初建教会时重要的聚会地点。
 4)徒 18:26 工人就便在自己家里事奉聚会。????
 5)罗 16:5 以后在外邦各地教会都有家庭教会存在。
 3. 设立专门场所是外邦信徒增多时必然的结果。 1)徒 11:26 安提阿教会一开始就有外邦信徒,不可能在会堂聚会,必另有场所。
 2)林前14:23 哥林多有供全教会聚集的地方。
 3)徒 20:8 保罗在特罗亚聚会的地方称为聚会的楼,未说是谁的家。
 4)徒 20:20 保罗在以弗所教导信徒有在各人家里,也有在众人面前。(当是指公众的聚会场所)
 4. 太 18:20 耶稣没有限定聚会地点,任何适合方便大家聚集的地方都可以。  三. 聚会的内容。  1. 祷告。徒4:311)聚会时同心祷告能极大帮助信徒预备心灵,奉主的名祷告体现主在聚会中掌权。
 2)可以配合同声或有人领祷,有安排或随感动。
 3)聚会前后为信徒个别需要(按手)祷告,注意同工的分工配搭。
 
 2. 唱诗。西3:16
 1)诗歌的目的既为营造聚会气氛更为预备信徒心灵,注意两者的平衡。这气氛是指属灵的气氛,可以有感情的配合,但不是情欲的奔放。
 2)短诗灵歌和传统诗歌可以适当配合使用,站立配合动作容易带动感情投入,但往往不容易对诗歌内容有反思对照。
 3)诗歌内容要注意符合真理原则,必须是单向主歌唱。
 
 3. 讲道。彼前4:11
 1)徒19:8 讲道是聚会的首要内容,使参加聚会的人有心灵得造就的机会。
 2)帖前2:13 讲道是讲神的道,也就是讲圣经里的信息。
 3)林前14:3 讲道的目的是要造就安慰劝勉人。
 4. 见证。赛43:101)聚会时给会众有见证主恩主爱的机会,更能体现对聚会的共同参与。
 2)见证内容不是介绍个人生活经历过程,而是从这些经历中看到主在我身上的作为,带给我的转变和学习到的功课。必须记住耶稣永远是见证的中心。
 3)除非是特别安排,一般见证应简明扼要,给多人有见证的机会。
 5. 交通。林前 14:26 1)是人数不多团契性质的聚会形式,最能体现共同参与和自由活泼的属灵气氛。
 2)聚会没有预设程序,或有亮光分享、或有诗歌称颂、或有见证感恩、或有祷告代求,各人随感动而提出。
 3)亮光分享不必如讲道要求完整信息,点滴分享相互补充是初讲道者操练的好机会。
 6. 专题。 1)按信徒灵命的需要,如查经、培训、专题祷告、佈道、培灵、儿童主日学、团契、诗班活动、初信造就、同工聚会、擘饼、受浸、差传、差派等。
 2)按教会节庆的需要,如献堂、主复活、圣诞、年终等各种节庆机会。
 3)按信徒生活的需要,如婚丧喜庆、感恩、献婴、新屋、病愈、向亲友传福音。
 7. 仪式。林前 14:40 1)聚会过程要有秩序有次序,防止过分感情用事引起失控局面,使人不得造就。
 2)任何仪式动作只是帮助心灵准备,学会了不等于就已经达到聚会的目的。
 3)凡合理的仪式不反对也不高举。
 四. 聚会的原则。 
 1. 約 4:23 用心灵和诚实意即‘在灵和真理里’。聚会不是追求外在的感觉或形式,要按真理教导,由圣灵掌权,使心灵得益。
 2. 代上16:29 圣洁(手洁心清)是聚会敬拜神最美的妆饰。
 3. 太18:20 聚会需要奉主的名,体现聚会是尊主为大,由主掌权。
 4. 林前11:17 聚会必须同心合意,严禁利用聚会分门结党,使人不得益处。
 
 五. 会众的表现。
 1. 提前 2:9 服饰端庄,注意尊重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。 2. 多 2:2 举止稳重,常记得是来到万王之王面前。
 3. 提前2:11 沉静学道,尤其要注意聚会前的安静(男女一样)。
 4. 路 10:39 全付心思在主身上,如马利亚专心听道。
 |